你不能不知道的维生素
维生素的发现快到百年圣诞了。现在人们一说到维生素,谁都不会陌生,都能说出个道道来。常用的“三素一汤”,就包括维生素。维生素是健身治病中的重要话题。不过,在一些人的心中,实际上是科学知识与误区共存,神奇惊讶并迷信齐飞。为此,我把相关的维生素的知识做了点整理,写成此篇小文,供朋友们阅读和使用。
从食物中间发现的维生素(vitamin)被定义成:人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不可缺少,少了就一定会生病。但又不能解决饥饱或提供身体构造的材料,需要量有极少,所以其发现相对于其他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等)来说比较晚,
根据维生素的定义,可以想到其研究的基本过程是:用各种人工配置的食物喂动物,其中有意的缺失某成分,如能导致动物生病;再把这种成分补上,如那个病又好了。就可初步认定这种成分可能是某种维生素。然后如我在博文:“西药的起源”----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写的那样,分离提取,鉴定化学结构,深入药理研究,以确定是否维生素,有何作用,有何用途等等。这方法实是当年维生素B1发现研究的经历,后成了维生素研究的公认的标准程序。
每个维生素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并不是字面意义的“维生素”----对身体有益的元素。
历史上曾先后声称有40多种维生素被发现。科学研究的特质是要求能经得起同行和后人的检验和质疑。后来经回顾评价时发现:这中间重名的有,多名的有,未提纯的混合物有,弄错的也有。针对这种混乱的现象,在70年代的一个学术会议上,公认有也只有13种维生素。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前者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后者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生物素、烟酸(烟酰胺)、叶酸、泛酸。当年命名时,从维生素A排到V,B族维生素排序从1到17。相比可知,大部分现都不认为是维生素了。
维生素属什么呢?首先它是一类营养素,人们需要在日常的食物中来获取。各种维生素,在我们的菜篮子都可以里找到。网上有很多富含某种维生素的食物的资料,这里就不列举了。正常均衡的食物摄取,即按营养学会推荐的食物金字塔来吃饭,无需担心缺乏。而在特殊的情况(偏食或怀孕、及某些疾病时)下,摄入的维生素不够,或因生理病理的要求,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需要特意地补充。在这个时候,维生素就成了预防和疾病的良药了。
于是维生素的商品就有两个类型。一类是药品,多半是非处方,用于或预防疾病,或对某些疾病的辅助。另一类是保健食品,方便人们在生活中补充维生素。后者在包装上有蓝帽子----保健食品的标志。
由于对相关维生素的科学知识的揭示,及相应的对策,现在在富裕的地方,包括国内大多数地方,以前常见的哪些维生素缺乏症已经很少见了。例如,现在患维生素A缺乏症----夜盲症,维生素B1缺乏症----神经炎、病等,维生素B2缺乏症----口腔溃疡、皮炎等,维生素B6缺乏症--神经紊乱、口炎、舌炎等,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症:儿童的佝偻病等已很罕见了。
有些维生素,通常是不会缺少的。例如泛酸在食物中分布广泛,大部分动植物食物中都含有,人类中出现泛酸缺乏的病例极为罕见。另外生物素缺乏症大都见于哺乳期某些婴儿。正常的饮食中,从来不会缺乏。人们少有见到这些维生素的缺乏症,饮食中也不用特别注意。
相反的、“杯具”的是,人群中出现了维生素中毒症,或维生素的不良反应,则成为新的疾病、新的健康问题。维生素绝不是多多益善,也符合经典的毒理学的名言:“所有的物质都是毒物,没有一样没有毒,只有正确的剂量才能使不成为毒物”。
常见的维生素中毒有维生素A中毒、维生素D中毒、维生素E中毒。这些维生素都属脂溶性维生素。因为维生素可以溶解在脂肪,长期高剂量的服用,使蓄积在体内脂肪里,导致中毒现象。这些维生素中毒的疾病,通常并没有“解药”,只有用停用维生素,让时间流逝,过量的维生素被代谢,才能缓解扭转。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误导,长期过多的补充维生素药片(胶囊)的结果。
同样,过量服用水溶性维生素也是有害的,尽管过量的维生素,会随尿液排出,不会被蓄积中毒。如大量内服维生素C,可引起腹泻、胃酸过多、胃液反流、肾结石,并可降低某些妇女的生育能力。
大剂量的使用维生素用来治病的情况,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不过,这时候,维生素就不是现有意义的作为营养素的维生素,而是应按照新药注册的方式来认真研究的新药。民间流传的一些维生素的功能,如:每日服维C,预防心脏病;服用维E,增强性能力;服用维A,避免吸烟的危害等等;只能姑且听之,如不认为是误区的话。
维生素从诞生时起,就成了商家致力的一个行业,这个行业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有一些不符科学的宣传,出现了过分夸大维生素片和添加维生素的食品的抗病健身功能的倾向。
还有一些已确定不是维生素的物质搭着维生素的顺风车促销等。比方,曾命名Vitamin Bc的左旋肉碱(已不是维生素),体内可经赖氨酸合成,绝大多数人不缺乏,至今没有用于的科学证据(见我的博文:左旋肉碱,现实或神话)。但其作为的良药的广告,铺天盖地而来。每天上网,那个推出张悟本的电视台的主持人谢*的广告就弹出来了,不知会诱惑多少人?还有曾命名为VitaminB17的苦杏素,早已被证明无作用。但其癌症有效的资料还被一些人津津乐道。
近在网上看到:欧盟对维生素类药品的产品说明开始了较严格的要求。为不实宣传对消费者的种种误导,在以后的维生素产品标签上都要注明警示语:维生素不能代替均衡健康的饮食,服用过量维生素对健康有害等。
通过健康均衡的饮食摄取维生素,是重要的健康知识。这既不多花钱,不冒多用的危险,还能享受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7